“救”在身边——120急救调度系统如何实现“调度准、救治早、入院快”?

  近日,院前急救服务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频频爆发的“120急救”事件引发热议,改善急救服务质量已成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那么,如何实现“调度准、救治早、入院快”?
  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产品优势
  产品优势
  优化通讯和运输设备
  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呼救定位,优化急救车辆配置。
  信息系统支撑
  数字电话、来电弹屏新增受理、急救预案知识库、调度车辆,多方信息支持与增援,车辆动态管理,患者医疗动态跟踪及各种数据的处理与管理均可与系统结合完成。
  打通院前、院内数据孤岛
  通过系统对接,将院前急救数据传输到院内急诊科、专科业务系统,建立快速响应沟通机制。
  建设区域急救及网络
  在区域内建设统一的急救网络,增强下级医院急救能力,建立二级调度,向上转诊快速反应机制。
  要求,要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监督机制。市、区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监管,不断优化服务标准和规范,强化质量控制和督促检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考核。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定期收集媒体和服务对象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加强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严格落实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工作规范,推进实施分级分类救护工作,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根据呼救需求初步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并分类调派相应资源,救护车组根据现场判断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资源使用效率。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救护车及医院信息共享,使医院第一时间了解患者信息,及时做好接诊准备。拓展急救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探索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收费、线上收费和事后付费等机制。
  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实现自救互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大多未能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也是造成急救体系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最大难点之一。医疗技术和医疗体系的发展无法达到有效救治的目的,调动政府层面大规模设置AEDs对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也并不明显,只有将专业和公众联系到一起,在社会层面上起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
  充分利用社会层面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紧急医疗救援调度指挥系统自救互救模块中,添加了日常危机重症的急救指导流程,实现了患者自救和外人助救。自救互救常识通过专业人士整理,以市民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进行指导,易操作,实用性、针对性强。
  从急救调度系统的完善,到急救调度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提高,从专业人员到公众素养提高的方式,以及创新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密切关系出发,建设完善的急救应急体系。真正做到专业急救+自救互救的急救模式,推动科学科普,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