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往往是溺水、中暑、烧烫伤和骨折外伤等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出现这些情况时如何急救?
120急救系统的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烧烫伤
谨记“冲脱泡盖送” 民间土方不可取
一是“冲”。先不要脱去衣物,用冷自来水持续冲洗伤口30分钟以上,可以减轻烧伤程度。但如果是酸、碱、生石灰烧伤,就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因为这些物质在遇水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应当先将残留物完全清理、擦干后再使用冷水冲洗。
二是“脱”。在冷水中小心脱去烧烫伤部位的衣物,但千万不要强行剥去衣物,否则容易导致伤口的损伤加重,可以用剪刀剪开衣物,同时要注意在伤处尚未肿胀前将戒指、手表等去除。
三是“泡”。在5℃~20℃的清水中浸泡烫伤处30分钟。但要注意的是,低龄患儿不可以在水中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低或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切忌用冰块直接放在皮肤上,以免造成组织进一步损伤。
四是“盖”。使用无菌纱布或棉质的干净布类覆盖,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
五是“送”。应尽快转送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对于电烧伤而言,应该要立即检查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如果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术。
骨折创伤
先止血后包扎 固定后再搬运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是骨折创伤急救很重要的四个方面。”止血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出血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直接压迫伤口进行临时止血;二是“指压止血法”,即用手指压迫出血处向心端的血管,临时快速止血;三是“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来稳定止血;四是“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轻微损伤出血的止血。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禁止使用铁丝、电线、鞋带等细硬材料用来止血。”王敏提醒,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上肢要扎在上臂的上1/3处,下肢扎在大腿上段,止血带的松紧以能够伸进两只手指为宜。在扎好止血带后要记住时间,每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分钟左右,以防止出现缺血。包扎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绷带包扎(环形、螺旋形、8字形、回返式)和三角巾包扎(头、膝盖)等。
溺水
救援遵循“A-B-C-D”顺序
“发现有人溺水时,目击者应该首先呼叫周围群众援助,并尽快向附近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9消防人员求助,同时拨打120。及时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
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来到之前,可以按照“A-B-C-D”顺序做好基础救援。
“A”即开放气道(Airway): 将淹溺者救上岸后应首先开放其气道,清理口鼻内泥沙水草。开放气道时成人、儿童、婴儿的头后仰角度分别为90°、60°和30°。
“B”即人工通气(Breath):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口张开、捏鼻翼,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起伏运动。
“C”即胸外按压(CPR)。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胸外按压和通气要交替进行,成人30次按压结合通气2次,儿童15次按压结合通气2次。
“D”即早期除颤(Defibrillation)。胸外按压后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