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你身边”——深入了解院前急救,打造5G智慧急救系统体系

  院前急救就是和时间赛跑,每分每秒都事关生死。急救中心通过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受理调派速度,提高派车精准度,有效提高急救任务调派效率,缩短急救反应时长,做到“有报必接、接报必到、出则必速、准确无误”,为全市百姓急诊急救保驾护航。
  院前急救:是指医疗急救机构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将急、危、重患者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前开展的医疗活动。主要包括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以及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开展交接活动。我市通过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统一指挥调度和规范服务,增加42个急救工作站,全市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
  特点介绍
  1.随机性强
  病人随时呼救,大多数呼救人员无法说清病人的情况,病种多样性,重大事故或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 因此,要求救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急救操作技术并有较强的语言沟通技巧。
  2.一有呼救立即出动
  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做到先抢后送,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的紧急性,要求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果断。
  3.流动性强
  院前急救服务区域广,含盖发达交通线、旅游(涉外)区、可以是就近的工厂、学校或居民点,也可以跨区、跨县,对重大灾害事故进行增援。
  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有时在野外、路边、变形车内及运送途中,光线、噪音、震动会给听诊、测量生命体征、注射等护理操作带来困难。
  5.病种多样且复杂
  呼救病人的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需进行初步诊断和紧急处理,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常见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6.体力劳动强度大
  短时间内连续派车,现场抢救有时要弃车步行,有时要楼梯搬运病员,途中颠簸等情况,均需付 较大的体力劳动。
  院前急救在送到医院之前,给一些急重症的病人做相关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有:
  1、心肺复苏术,是针对现场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的病人。
  2、伤口的止血包扎术,一般出现了现场的伤口流血,应该马上给予干净的敷料加压包扎止血,然后再转送到医院。
  3、脊柱搬运术,如果现场怀疑有颈椎、腰椎、胸椎等脊柱损伤的情况,不适宜随便的搬动病人,应该用脊柱搬运板或者用木板垫在脊柱后面搬运,才能避免脊柱的移位从而导致二次损伤,严重的会压迫脊髓神经,从而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4、夹板外固定术,通常都是针对四肢骨折的病人,在现场给予稳定骨折端,然后再转运,能够避免骨折端移位,避免可能刺伤血管、神经而导致严重的后遗症。